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莱坞电影《F1:狂飙飞车》已上映多时。据说哪里可以杠杆炒股,12天内就实现了超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数,也是苹果公司出品的电影里最叫座的一部。有意思的是,我身边此前从不关注F1任何比赛的女性朋友们在看过电影之后,已经相互约定买票去看明年上海站的F1比赛。
《F1:狂飙飞车》海报
我心里苦笑,这一次,自由媒体又如愿把少女们的心偷走了。任何时候讲起F1,除了某某车手、车队之外,自由媒体是一个绝对无法绕开的名字。这家来自美国的巨头企业,在2017年接手F1之后,对F1做了几乎整容式的改变,才让这项赛车运动重放光彩,让原本对赛车十分陌生的女孩也愿意多瞧上个两眼。
根据尼尔森体育的数据,F1目前在全球拥有8.265亿粉丝。(2016年的全球观众数是3.9亿)在全球37个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尼尔森发现F1女性粉丝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1%;同时,16-24岁的女性车迷是这项运动增长最快的群体。
在《狂飙飞车》之前,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极速求生》这部F1官方从2018赛季就开始拍摄的纪录片。汉密尔顿说,因为《极速求生》,身边从来不看F1的人都开始讨论F1了。不过,《极速求生》里可没有布拉德·皮特这样的巨星,也没有汉斯·季默的大师配乐。
然而,仅仅是活生生的车手就足够引人注目了。《极速求生》将二十位车手在一个赛季中经历的嬉笑怒骂毫无保留地(稍微还带一些恶剪)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在伯尼时代(F1前掌门)是无法想象的。伯尼只在乎车队,认为车手无关紧要。所以即便是在F1最黄金的1990年代,铁杆粉丝也不一定叫得出2号车手的名字。
自由媒体与伯尼的态度截然相反。自由媒体意识到,F1虽然是一项关于赛车的运动,但赛车终究不过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它不是留住观众的关键。真正让人愿意为之驻足并流连忘返的实则是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的某种羁绊,或者说共鸣。F1要展示车手大过于车。恰好,车手们长得也还不赖。(这些车手也有在F1大电影里出镜,镜头还特地多给了勒克莱尔和拉塞尔几秒,大概连导演都觉得他们的帅气脸蛋足以俘获新粉丝吧。)
作为扩大F1影响力的第二次尝试,自由媒体直言《F1:狂飙飞车》不是拍给车迷看的电影。所以就算对这部电影有再多的抱怨,我也决定闭口不谈。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声效,实在令人叹为听止。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或许会让你在开始时本能地想要逃跑,但再过一会儿,力透肺腑的激情便会袭来,让人不自觉地沉迷其中。如此这般身临其境的享受,汉斯·季默实在功不可没。
如果非要说观影建议的话,杜比声效就很好,不必过分执着于IMAX。
我还在继续更新着F1系列,如果你对F1感兴趣,欢迎查看过往在好奇湃这个栏目下与F1有关的文章:
好奇湃|有史以来最好的关于F1的书
好奇湃|周冠宇,4月21日这一天
好奇湃|当我们从里卡多和霍顿认识澳大利亚
好奇湃|丰田,在秋天开始新的冒险
好奇湃|F1的下游车队威廉姆斯,相信成功就在下一个弯道
好奇湃|天才维斯塔潘
好奇湃|最贵的F1观赛体验
好奇湃|再谈维斯塔潘
好奇湃|F1的美国之旅:从人们宁愿看飞鸟比赛到最成功的赛道
好奇湃|被亿万富翁选中的车手
《F1:狂飙飞车》剧照
来源:不是剧透
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